简介

天下安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嫌隙渐生(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晋王的用意我很明白,我是一点也不感觉意外,一个高颎还不值得他如此的大费干戈。他这是感觉大局已定,要为未来做准备啊。他这是想让我当孤臣啊。我就随他意好了,做个孤臣,我不在乎。”

李子孝听了,摇了摇头。

“主公,恕我直言。晋王虽广学博闻,独著声绩。但较其言行,观之矫情饰貌,性多诡谲。主公虽为晋王驱使,倚为心腹,众人也多把主公跟晋王当成一体,但主公要切记,万不可在晋王身上寄托己身,否则他日若事有不遂,但恐图穷匕见,悔之晚矣。”

黄明远回头盯了李子孝良久,直看的李子孝有些不知所措。

黄明远“嘻嘻”一笑,说道:“我常以为我把子孝当成良、平之人,然子孝与我一样年幼,若及先贤,尚恐时日。我常在晋王身侧多年,才明白晋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猜忌臣下,无所专任的性格。子孝却是仅仅凭借只言片语与我和晋王的往来私信,就能得其大略。真令我刮目相看啊。”

李子孝毕竟年幼,竟让黄明远夸得有些羞涩。

***作者有话说***

注:国史之狱: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这是一件鲜卑贵族与赵魏大族的矛盾矛盾激化的产物。陈寅恪认为:“崔浩之死,或以为是华夷之辨的民族问题,或以为是佛道之争的宗教问题,其实不然,其主要原因应在社会阶级方面,即崔浩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终因国史之事罹祸。”

喜欢天下安康请大家收藏:(m.211xs.org)天下安康211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