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风波定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大乱初平定(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史朝义饥饿难耐,狼吞虎咽地将半块胡饼吃了,才一边哭着,一边拨马向一座树林边慢慢走去。

此时,城上的李怀仙远远望着史朝义的背影,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的说道:“他要是万一投了契丹和奚,怕是将来要带兵寻仇啊……”

在一旁的李抱忠身子一震,当即会意!

他将牙一咬,立即带着手下几十名亲兵纵马出城追了上去。

待追至那片树林前,见史朝义的战马拴在一棵树上,再往里走了几步,见一棵老歪脖子树上正吊着一个人——不是史朝义还能是谁?

他喉中发出“呃、呃”的痛苦呻吟,手脚尚在抽搐着挣扎,脖颈套在一条皮带做成的绞索中被拉得老长……

李抱忠拦住要上前去的亲兵,都勒马做了壁上观。

大家远远看了一炷香的功夫,见他不再动弹,显是已死绝了,才走上前去将他的尸身放下。

李抱忠拔刀割下了他尚有余温的头颅,连同他的马一起带回了城中,却将他的尸身丢在这片树林中任凭将来被野狗撕咬啃食……

谁能想到,这位“大燕显圣皇帝”史朝义,就这么凄凄惨惨地做了一个吊死在冰天雪地中的孤魂野鬼。

……

不久后,仆固怀恩率大军来到范阳城下,李怀仙也带着“叛逆贼酋”史朝义的头颅率军出城投降。

至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这场席卷了大唐大半壁江山,为害八年之久的大乱终于初步获得了平定。

……

仆固怀恩害怕与郭子仪、李光弼两位老上司一样落个鸟尽弓藏的下场,故意令田承嗣等降将仍领旧日所辖地域,大唐朝廷也已被这场叛乱耗得筋疲力尽,也只得从了这权宜之计。

于是,皇帝李豫下旨,封降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领魏、博、德、沧、瀛五州;降将张忠志被赐名“李宝臣”,被封为成德节度使,领恒、赵、深、定、易五州;降将李怀仙仍为卢龙节度使,降将薛嵩为相卫洺邢节度使,都仍领旧日辖地,一一不提。

如此一来,天宝初年的十个藩镇扩充到了目前的四十余个,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他们再也不是拱卫大唐边疆的边防力量,而是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制衡的斗兽场。

以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例,这个狡猾的家伙唯恐将来朝廷对自己实施清算,故此一刻都不肯放松手中的军权。

他将辖区百姓中所有体格强壮的男子都编入军队,短期就聚集了十余万人马,又从中选出骁勇矫健的万余人编成自己的“牙兵”卫队,进而将其中最优秀的千余人收做“义子”,充当自己的爪牙和帮凶,亦如当年的安禄山的“曳落河”一般无二。

这下子,在田间辛劳耕种的只剩下了老幼妇孺,以至于大片的土地荒芜,粮食连年歉收,饥荒肆虐,饿殍遍野,百姓如牛马般终年劳作,苦不堪言。

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唐的人口从原来的五千三百余万减少到不到一千七百万,在减少的三分之二的人口中,直接死于战争杀伤的并不占多大的比例,绝大部分死于饥饿、瘟疫和严寒。

其中,更以河北道内的魏博、成德、卢龙三镇最为典型,他们地丑德齐,形成了“河朔三镇”的割据势力,从此为大唐留下了一条难以去除的祸根。

……

喜欢风波定大唐请大家收藏:(m.211xs.org)风波定大唐211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