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红楼前传之农门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会试(二)(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想太远了,现在他梁青华是在考试,应该以得分为重点,那就需要揣摩主考官的意图了。

思来想去,梁青华还是觉得这也许是皇帝的试探,更大的可能是代表士大夫利益的白大人的试探,是对皇帝的试探。

唉,考会试就得是这样,有些题目都是在不断权衡,不断琢磨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的答案代表着自己的立场。如果他选择皇帝的话,可能他会中,更大的可能是不中,毕竟改卷子的是官员,不是皇帝。而且之后还可能会有官员看他不顺眼,这是后遗症。

如果选择相权这边的话,皇帝那边就不能讨好了,他老人家现在才四十六岁。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梁青华不禁想起这句话。

梁青华呆呆地坐着,直到感觉手脚都冻僵了,自己打了冷颤,这才低头一看,炭盆里竟然只有点点火星,木炭烧完了自己都没察觉。

梁青华赶紧把木炭重新点上,在窄小的号房里不断跺脚,心里不断地衡量得失利益。

最终,他见天色不早了,怕不够时间写,就坐下来,把毛笔蘸上墨水后,开始写下答案。

“学生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点明主题,他就是要支持相权。如果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皇帝,那大臣们岂不是皇帝手中的木偶?

梁青华是读书人出身,考上的话就是文臣,当然站在士大夫这一边。至于以后皇帝对自己的感官?先不管,自己首先要考中再说。

写完这一段,定了定神,梁青华重新添加清水磨墨,这才又继续写下去。

举例子,再润色,最后思考举的例子是否合适。

等梁青华写完这道题时,考场上已经是灯火通明,他交完卷子后,只觉得额头竟然出了一层细汗!

还在这么冷的天!梁青华赶紧掏出手帕擦汗,觉得压力很大,不知道这道题是不是已经决定他以后的官场生涯。人生处处是抉择,但他不想在考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啊!

主考官真是太可恶了!竟然为难他们这些小小的举子。

不过既然已经做了,就不再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多以后自己不做官罢了,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就行。

梁青华觉得,这道策论题可能是整个会试的重点,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的名次高低了,如果他做的不符合主考官的意图,其他做得好的话,可能名次会排在后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可能会排在前面。

当天晚上,大概是考得艰难的缘故,还是天气太冷了,考生们都很少扯着嗓子说话了,考场内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不时听到人的咳嗽声。

从第二场考试出来的时候,梁青华面上平静,其实心里很是复杂,只是还不能表现出来。他看着门外的细雨,寒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又一阵风吹来,梁青华喷嚏连连打起来。

梁青华回家又长长地睡了一觉,喝了三次汤药后,考第三场时又是精神百倍。

喜欢红楼前传之农门科举请大家收藏:(m.211xs.org)红楼前传之农门科举211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