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宋蒸汽朋克修仙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支票(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申城地面上的空气质量就已经很差劲了,不通风、不见光的地铁隧道和车厢里,只会更加恐怖。

如非必要,卫南平实在不想去里面走一遭。

不多时,大学城到了。卫南平从钱袋子里数出八张十文面值的纸钞,结了车费。

如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汴梁。汴梁城里有数十所大学,专精不同,各有千秋。申城作为中原第二大城市,也不甘落后。七八十年前,当时的申城官府斥巨资在城外兴建了一批大学,从汴梁挖来了不少学者。几十年过去,城区不断扩张,当初的郊外也发展成了闹市区。

卫南平站在一处十字路口前。

四通八达的街道两旁是沿街开放的店铺门脸,有书店,服装店,礼品店,但更多的各式各样的餐馆饭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衣着时髦的年轻男女出双入对,放眼望去全是白/花/花的胳/膊/大/腿。

年轻又健康,充满着活力。

卫南平感觉小腿被撞了一下,低头看去,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穿着鹅黄色点缀蕾丝的小裙子,抱着大红锦缎的老虎布偶,安静地朝他笑。

卫南平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小孩子的父亲忙追了过来,一把将她抱起,使她得以在父亲的手臂上俯视卫南平:“抱歉抱歉,撞到你了吧?”

卫南平摇头:“没事。”

小孩的父亲穿着石青色的绸缎长袍,是很保守的样式,与这条新潮时尚的街道有些格格不入。长袍的领子上别着一幅玳瑁眼镜,宽大的袖口处有墨水的痕迹,还沾着洁白的粉末。

学者。教师。

卫南平在心里推测着他的身份。

他应该是附近某所大学的老师。

“请问,”卫南平有些迟疑地开口:“这条街上有卖文房四宝的店铺么?”

两刻钟之后,卫南平离开了十字路口,绕到了另一条街道。依旧繁华,依旧时髦,依旧热闹。拐角处有一家两层楼的纸笔行,就是方才那个男子推荐给他的店铺。

据说这家店铺物美价廉,货又多又全。

希望店里能有我想买的东西。

卫南平想。

黄纸朱砂说穿了也是文具中的一种。如今的大学里可不止有研习孔孟之道的老学究,还有宗教、艺术、考古之类的学科。

这些学科的师生,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最普通的宣纸笔墨……

他登上店铺门前的台阶,推开紧闭的玻璃大门。室内的冷气涌出,让卫南平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看来这家店铺里安装了空调。

但一定不是前世那种使用氟利昂降温的现代空调。

大堂中央是一座曲尺柜台,柜台前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在询问店员:“……一刀两开的皮宣,一刀两开的熟宣,白芨水二十斤,浆糊二十斤,两钱的黑墨锭二十块,拓包十附……”

这是要做什么?

卫南平暗道,是要拓印碑文么?

他也走到了柜台前,那个年轻人已经交代完了订单,柜台后的伙计将他要买的东西写在一张纸条上,封在一个圆柱形的橡胶管子里,推进旁边的一个圆洞里。

“您的东西马上到。”

伙计说,低头按了几下操纵杆,旁边的打印机“哒哒哒”地启动,将刚才的订单打印了出来:“盛惠四十七贯五百零一文。您怎么支付?纸钞,金银票据,还是银行支票?如果使用银行支票的话,需要您提供户籍编码。”

卫南平心里一动。

户籍编码,是司法台编户齐民时给每一个生活在中原的人提供的身份凭证,和前世的身份证号类似。

他没有这个东西,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不受官府管辖,另有自己的道民户籍。

他的道籍落在真一观,如今真一观已经不复存在了。无论从哪个方面,他都已经“查无此人”。

“我开支票。”

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皮质支票簿:“四十七贯五百零一文,对么?”

柜台里的伙计点头:“没错。”

卫南平悄悄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人。

他的身材高挑笔挺,腰背挺得很直,不知是家教良好,还是从事的职业对仪态方面要求很高。年纪大约二十岁,应该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眉眼间还带着蓬勃的朝气和隐约的青涩——他买了四十七贯的东西,竟然没有叫人给他抹去那一文钱的零头。如果换一个老辣的生意人来,说不定能直接把那两贯多的零头都抹去,只支付四十五贯。握笔的手很白,手指又细又长,中止和无名指的指节上都有握笔茧。说明他同时使用硬笔和毛笔。

应该是古碑文方面的年轻学者。

卫南平想。

初出茅庐,涩得像颗没熟透的柿子。要么是家境特别好,要么是特别得老师喜欢,这么小的年纪,都能独当一面了。

四十七贯不是个小数目,购买研究道具的话,一定会从公中账户支出。他能用公中的账户签支票,一定是研究项目的领头人。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永远不要随便把自己的户籍编码告诉别人。

卫南平在心里淡淡地想。

就算再麻烦,也应该提前去银行取出差不多的钱,再来这种地方采购。

喜欢大宋蒸汽朋克修仙指南请大家收藏:(m.211xs.org)大宋蒸汽朋克修仙指南211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