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农家喜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过年也不安生(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边的争吵总算是过去了,李氏正在屋里指着刘景民的鼻子骂,忽听沈氏喊道:“老大,出来杀鸡,躲屋里坐月子啊!”

刘景民答应一声,走出了自己屋,进了鸡圈逮鸡,一时间弄得鸡圈里的鸡四窜,鸡毛满天飞。

刘景仁还在叮叮当当地修着家什,把刚才被杨氏摔断了的那两节把儿捡回来,看了看,觉得没法修好了,索性进灶间重新捡了块木头,削了削砍了砍,重新做了一个。

杨氏刷了大锅,开始烧热水,等会儿杀鸡的时候会用到。

虽然只是一顿饭,活儿看起来也不多,但是一家人仍然忙忙活活了一下午。

男人们自是不插手灶台上的事儿,刘老爹蹲在堂屋门口吧嗒完两袋烟,觉得实在无趣,便出了门,到哪个屋山头上晒着太阳,和几个老头子吹牛。

刘景林自然也帮不上忙,刘景民逮了鸡,杀完之后又回了自己屋。刘景仁修完家里所有坏掉的家什,又把灶间里的柴劈了,这才去找刘景林说话。

沈氏带着两个媳妇,还有春子,在灶间忙里忙外。

刚开始李氏躲在屋里不出来,被沈氏骂了几句,才不情愿地进了灶间。

麦子嫌脏,又怕冻了手,啥时候都不会来帮忙,只在屋子里待着,也不知忙活的啥。

谷子和豆子帮着杨氏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儿,栗子和莲子太小,只一边玩儿去。

天色上了黑影的时候,年夜饭总算是香喷喷地上了桌。

今年的年夜饭比起去年,那是丰盛了不少。

一大盆红焖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酱爆鸡块,闻着就让人不住地流口水。还有蘑菇粉条炖猪肉,清凉的汤上撒下葱丝和芫荽,不但闻着香,看起来也让人倍儿有食欲。

除此之外还有清氽豆腐丸子、五花肉炖酸菜、红椒丝炒土豆丝、大葱炒鸡蛋、酱拌茄条、清炒菠菜和香油豆干,共十个菜,取意十全十美。

原来古代的年夜饭是要这么做的,莲子心中不禁想,这还是她来这里之后过得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年。

还是分了两桌,刘老爹带着儿子坐在炕上,沈氏则和家里的媳妇闺女围着地上的桌子坐了一圈。

一大家子共十三口人,做了这么多菜也没怎么剩下。

吃完了年夜饭,收拾完了桌子,家里的女人们又开始忙着剥菘菜、剁五花肉,和面准备包午夜要吃的饺子。

去年假装跟杨氏学着包饺子,今年怎么着也应该有些长进。

于是莲子便拿出自己包饺子的真实水平,赢得了杨氏和春子的一番夸奖。

男人们歪在炕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着话儿。

杨氏虽然手上忙着包饺子,但是耳朵却听着那边,只听刘老爹道:“老二,你家如今的日子算是不错了,但是也不能忘了根,不能分了家就忘了家。就算再破,也是一拉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地方。”

自从分家之后,家里忙着赚钱,又是这事儿,又是那事儿的,根本就没啥空闲。所以不论大人孩子,除了中秋和过年,几乎都不会来这边。刘老爹以为他们分出去之后就故意不过来了,心里自然是不舒服得紧。

刘景仁点头答道:“哎,哎,我记得了。”

包完了饺子之后,离午夜已是不远。女人们收拾了杂乱的场面,又把面盆、馅子盆刷了。

李氏一屁股坐在了板凳上,揉着腰,口中直嚷着“累死了”,被沈氏一个眼神,给制止住了。

大过年的,说啥死了活了的,忌讳不忌讳。

春子和杨氏去了灶间,将大锅里添了水,这才起火。

莲子姐妹也去了灶间,那边烧着火,暖烘烘的,还有喜欢的人能一起说话,她们自然不愿意在堂屋待着。

大锅里的水咕咚咕咚地冒着泡儿的时候,外面打更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随即一片欢腾,有炮仗的“啪啪”声,也有庄上人的呼喊声。

栗子早已拉着莲子跑到院子里看炮仗,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声响过后的一个小红点。

这小小的村子,过年能放个炮仗,听个响就不错了,谁家也没有闲钱去买烟花。

“真是可惜,要是去村前的空地上看就好了。”栗子惋惜说道。

在村前的空地上,有时候还能看到邻村有钱人家放的烟花。

“等咱有钱了,咱也要买烟花。”栗子又道。

莲子点点头,嗯了一声:“咱们一定要有钱。”

杨氏将圆鼓鼓的饺子哗啦啦下进大锅里,盖上锅盖继续烧火,待锅里滚了三滚,才捞出盛在瓷盆子里,和春子一人端起一盆,送去了堂屋。

刚刚吃了丰盛的年夜饭,并不是十分饿,但是过年又必须吃饺子,所以每人又吃了一碗。

杨氏给孩子们每人盛了一碗,笑道:“赶紧吃,吃了又长一岁了。”

“我都八岁了。”莲子笑道,心里有些说不出滋味。

重活一次固然好,但是她心里,还是感觉微微有些惆怅。

喜欢农家喜事请大家收藏:(m.211xs.org)农家喜事211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